展会信息

刘煜辉:每一次剧烈博弈,都是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重要机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六里投资报

  今天(4月20日)下午,知名智囊专家刘煜辉,在“为您·预见”宁波银行私人银行投资策略会上,分享了对当前宏观经济及市场的最新观点。

  刘煜辉表示,这一次在短短十天之内,中美之间能够将贸易战打到“顶格”,对于特朗普来说,应该是一件他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而特朗普没有预料到的事不止这一件,

  除了中国的迅速反制之外,还有美元资产股债汇“三杀”,以及西方盟友的不配合。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之所以在坐拥多种手段的情况下仍选择迅速回击,释放的态度信号是很明确的——

  显然,我们看清了这个牌局,而这场牌局必须由我方来主导。

  中国的底气有三,人民币资产的落地、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的统治力,以及中国科技出圈的能力。

  就像美国前财长耶伦形容的那样,美国发动关税战,真正伤害的是自己,这其实是一场“自残”。

  中国的宏大目标不是眼前的蝇营狗苟,我们希望在世界内实现“软件免费,硬件赚钱,生态为王”,将AI应用的生态落地到中国比较优势最强的制造环节。

  就具体的资产配置角度来讲,刘煜辉再度强调了,所谓“黄金十年”,黄金未来中长期空间还很大,现在依然是一个很好的买点。

  就中国核心资产而言,我们应该借每一次中美间激烈博弈、碰撞的时机,这是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机会。

  以下是六里投资报(liulishidian)精选整理的刘煜辉精彩分享:

刘煜辉:每一次剧烈博弈,都是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重要机会

  特朗普的三个“没想到”:

  其一,中国迅速反制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中或最赢”。

  “中或最赢”是个网络词汇,2018年中国面临首次贸易战时,网友创造了“中或最赢”一词,当时更多是调侃与愿望。

  但在当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凭实力赢得最终结果,即“中或最赢”。

  4月2日开始的十多天,特朗普动作很大。但对特朗普而言,此轮关税战有三个“没想到”。

  其一,关税战一周就打到顶格。

  短短一周,关税就大幅提升,美国那边的数字也很高,

  具体数值已不重要,这已经意味着G2目前处于贸易休克状态,几乎走向硬脱钩。

  特朗普恐怕没想到中国敢硬扛,美国供应商或许连几个月的存货都没准备。

  特朗普没想到中国会硬杠关税。4月2日美国宣布强行加注,4月3日晚,中国迅速回应,毫不迟疑的秒call。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可用于对冲的工具非常多,比如近期热议的、令美国担忧的美债。

  中国持有至少8000亿美金的美债头寸,在市场上有话语权和巨大边际影响力。

  只要美联储不干预,中国若抛售美债形成抛压,美国长短端利率就会大幅上升。

  利率飙升是美国的软肋,会引发整个美元资产剧烈波动,这种连锁反应让美国忌惮。

  过去十多天,市场已出现这种预期。虽然中国没有抛售美债,但已导致其他美债持有者的持仓意愿下降,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此外,中国还可通过放松国内货币政策促使人民币贬值进行对冲。

  作为贸易顺差大国,中国常用的手段之一是对特定贸易部门实施财政补贴,相关体系已十分成熟。

  其实,应对方法还有很多,化解关税转移的办法也有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4月3日第一时间的迅速回应,体现出我们对自身实力的充足自信。

  如今中国手中握有的筹码,足以掌控整个局势,这是一种实力的宣言。

  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看穿了对方的底牌,清楚对方的策略布局。

  这就是我以“中或最赢”为标题的原因,这完全是基于实力的判断,也是特朗普第一个没想到的地方。

  其二、美债危机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美国的软肋这么快就扛不住了。

  短短一周时间,你能看到此次事件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降。

  这种变化直接冲击到美国经济的软肋,

  美国的软肋是什么?

  就是美元和美债,这是美国金融资本的根基。

  以往全球金融动荡时,美债作为避险资产,往往会因资金避险需求而价格上涨,美元也会随之升值。

  但这次不同,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直接出现股、债、汇“三杀”的罕见情况,

  这表明全球都在大量抛售美元及美元计价资产,美元作为基础信用货币的地位受到威胁,这恐怕是特朗普第二个没想到的情况。

  其三、盟友不配合

  特朗普第三个没想到的,是整个西方世界这次不配合。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

  我觉得答案很简单。因为如今的局面,不是单次的囚徒困境。

  显然,大家都会权衡利弊、计算得失。

  特朗普眼前给出的诱惑和短期利益,是否足以让各国放弃共同遵守的传统贸易规则?我失去的利益,他给的这点短期利益能弥补吗?

  大家都在观察特朗普,以他这样的行事风格,政治生涯还能持续多久?

  如果到明年中期选举就失利,什么政策都推行不下去,

  那我为什么要为了这么一位政治生命短暂的总统,放弃大家共同遵守、且能带来巨大利益的传统规则呢?

  中国主导的

  供应链结构不断强化

  从4月2号到现在才十几天,刚进入第三周。

  这段时间,大家追问最多的问题就是,特朗普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动机是什么?

  此次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其理论基础和具体策略的设计者,大家最近应该很熟悉,叫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

  他写了一篇约一万字的长文章,叫《重构全球贸易体系指南》。

  按照西方政治规则,特别是对特朗普而言,2026年11月的中期选举至关重要。

  这次选举将检验特朗普所代表的右翼政治势力,能否在美国权力体系中站稳脚跟。

  如果明年中期选举失利,未来两年特朗普就会成为“跛脚总统”,难以推进任何政策。

  2018年贸易战的具体操盘设计者是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他也是1985年美国压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的策略设计者。

  2018年时他就已经70岁了,如今应该八十多岁了,所以这次没再出面,可能年事已高。

  特朗普这一轮上台后,重新聘请顾问,只不过策略设计者换成了年轻人斯蒂芬·米兰。

  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这些策略、细则都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20年过去了,中美之间的巨大失衡、全球经济的巨大失衡,形成了高度耦合的镜像结构。

  这种局面不是一天形成的,已经持续二十多年了,而失衡依旧存在。

  我们今天看到世界冲突升级,其实反映的就是中国在过去20年主导的供应链结构不断强化。

  如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结构中的份额已达35%,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45%。

  当前的格局是,全球制造业排名第二到第十的九个国家,其供应链份额总和都不及中国。

  这就是中国在供应链领域的统治力,这种统治力与美元主导的全球财富分配结构越来越不匹配。

  美元已逐渐失去主导全球财富分配的能力,其影响力正在衰退。

  因为全球商品贸易流动形成的巨大贸易流,回流美国的动能在快速减弱。

  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才导致如今世界冲突日益尖锐。

  特朗普翻不了盘

  通胀是套在他脖子上最强约束

  特朗普是一个极其精明的交易者,但是你如果把特朗普的底牌看穿,你会发现他翻不了盘。

  为什么?因为他的“底牌”是套在他脖子上的强约束机制。

  这个约束机制就是资本意志最恐慌的软肋。

  就是套在特朗普脖子上最强的约束机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直接导致的就是长端利率的高企,长端利率的高企会诱发整个美元风险资产的高波,就是我们看到的股、债、汇三杀。

  “三杀”传递下去,政治陷阱就会启动,直接对标的就是,硅谷右翼会抛弃他。

  这样一个政治人物,他能没有考量吗?

  他的第一性原理难道不应该考虑这个逻辑吗?

  他一定是从这个方向考虑问题的。

  他手里面的有效政治时间中,他怎么去延展,怎么站稳脚跟,一切都围绕这个目标来。

  怎么才能解脱?

  解脱只有一条路——这个枷锁有一个总扣,这个扣就是通货膨胀,没有别的东西。

  你不解开,美联储就会袖手旁观,就不会降息。

  哪怕发生美债的崩盘危机,美联储也未必挺身而出。

  所以,对美国来讲,就是接受一个现实,接受你无法颠覆的历史驱动的中国崛起。

  你接受这个事实,我们重新商量全球的秩序。

  痛苦、冲突都会淡化,都会消失。

  如果不接受,那我们就凭实力说话,大家一起扛,一起找未来收敛的均衡点。

  我这里讲了这么多,表达的核心意思就是,虽然今天各种事情看上去很复杂,

  但是告诉你的出路只有一条,没有第二条路,没有第二个选择。

  把握住中国核心资产

  倒车接人的重要机会

  我们不要着急,特别是我们做金融市场、做投资的,今天是一个好时机。

  每一次剧烈的博弈,剧烈的冲突所导致的风险偏好的释放,都是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重要机会。

  你能把握得住吗?

  如果你看清了整个底层逻辑、这里的牌局,你就能把握得住。

  机会很多,机会极其巨大。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的表现显然是,我们看到了这个牌局,看清了这个牌局。

  所以你回头看,中国的底气和方略在哪个地方,就很清晰了。

  我们的底气,第一个,人民币资产。

  人民币资产早就落地了、就早就躺平了。

  十年前,中央就决定启动金融去杠杆,就在整顿影子银行,启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年前,中国的房地产出现翻转,从上面下来了,现在大家都安心了,房子从2021年下来已经第五个年头了。

  两年前,股票市场开始治理、整顿。

  今天,中国供应链全球的统治力,份额现在是35%,第二名到第十名加在一起还没有我们个头大。

  再过五年,2030年,中国的供应链将占全球份额的45%。

  美国科技

  绝对崇拜的泡沫或将被刺破

  第三个,中国的科技出圈的能力。

  DeepSeek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开源。

  它直接掀翻了是美国主导的AI这个领域的秩序规则。

  因为美国建立的在AI领域的秩序规则,就是算力加上能源的堆砌就等于AI。

  美国也这么干的,因为它在这两方面有霸权。

  我们直接把这个模型的底座给掀翻了。

  DeepSeek意味着,中国把这个模型的底座给变了,

  变成开源免费的高质量AI软件的输出,加上低价格、高质量的中国制造映射的未来的输出。

  那意味着,对美国高科技的绝对崇拜所产生的巨大资产溢价,就很可能从巅峰上被拉下来,刺破这个泡沫。

  所以,美国财长贝森特讲,最近美国七姐妹剧烈的市值损失,是中国DeepSeek造成的。

  某种意义上讲,这话说的也没错。

  最终还是实力在说话,包括所有这一切,

  无论是供应链、科技、军事,还是金融,最后汇聚成的都是本币价值的估值,国际地位。

  美国发动关税战

  真正伤害的是自己

  当美国提高那么多的关税,美国的经济、美国的市场对全球一定是影响巨大的。

  但是,有没有传统意义上讲的GDP支出法反映的那么大?

  我觉得从消费的实物量上看,实际影响要小很多。

  我跟大家掰着指头算一个账。

  美国的消费支出无疑是巨大的,20.7万亿。

  但是,你要想,其中70%是服务性消费。

  服务性消费是什么?是医疗、教育、住房、法律诉讼。在经济学中间,这都是不可贸易部门。

  简单讲,美国的这70%,20.7万亿的70%,跟全球经济、全球贸易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它是不可贸易的部门。

  真正和全球经济发生关系的实物经济,6.2万亿。

  这是零售终端的货币计价的金额。

  要折成实物量来看的话,归到供应链的生产厂商的产值来看,大概也就是这个规模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中国工厂生产出来的也就是2万亿美金。

  但是卖到美国,美国普通的老百姓掏钱买,零售额是卖6.2万亿美金,就这么个概念。

  那中间是什么呢?

  中间就是我们传统讲的价值链中间分配的环节——渠道、知识产权、专利、品牌、生产性服务业。

  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由谁控制?

  由美国的跨国资本控制,背后,他们占据了这4万亿。

  所以,你看今天中国人的空间有多大。

  我讲的核心意思,就是美国发动关税战,真正伤害的是谁?

  伤害的是自己。

  耶伦,美国的前财长,那个老太太她讲,美国是自残。

  这个定位是很准确的。残在哪个地方?真正关税战打击的、消灭的是谁?

  是刚才我讲的这4万亿美金。

  这4万亿美金,不是中国工厂的价值,恰恰是美国跨国资本的核心价值。

  如果他们成为你的对立面,你在那个椅子上还能坐多久?

  特朗普得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看到这个结果,你怕什么呢?有什么好怕的呢?

  软件免费,

  硬件赚钱,生态为王

  中国人的目标,不是眼前抠抠搜搜的这几个钱。

  我们眼前甚至可以不要钱。

  我们甚至把AI的基础模型都推倒,快速实现AI的基础设施化,算力可以不让它挣钱,大模型可以不让它挣钱。

  但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要的是全世界。

  你看中国的策略,我们是怎么想的?我们想的就是,软件免费,硬件赚钱,生态为王。

  我们看中的是生态。

  软件可以第一时间免费,基础设施可以白送你,我就希望你加入我的生态。

  然后,把这个生态放到中国人自己控制的、中国最比较优势的制造的环节。

  因为AI要应用、要落地,它必须要有外设。

  外设是什么东西?不就是制造业吗?

  今天的外设,无论是机器人、无人机,还是智能外设,还是电动车,它都是制造业,都是AI的载体,都可以叫AI agent。

  这不就是中国的优势吗?

  你们都进入我的生态,我把生态全部加到我的映射中间,然后把映射卖到全世界。

  最后,这个强大的生态,产生巨大数据资源的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是什么?

  就是AI一旦进入生态的状态以后,它自己会指数级地创造大量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

  所以,有很多人买AI的股票,去买算力、去买模型,到最后你发现,都是基础设施,最后都会平价。

  最后真正挣钱的是什么?

  挣钱的、落地的是数据资源。

  最后沉淀下来都是数据资产、数据资源。

  战局的走向

  以战促和,以战止战

  中国把免费的AI软件变成了空气,然后用便宜的硬件把利润赚到手。

  我们认为,利润是死的,时间是活的。

  我不跟你抢钱,我要的是全世界,这是我宏大的目标。

  在这个宏大目标之下,你跟他讲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

  所以战局的走向,就是“中或最赢”。

  这是个网络词汇,是2018年的时候网民讲的,那时候可能有点YY,是个调侃的味道,但今天是实力的必然。

  所以,预测战局的走向,肯定是以战促和、以战止战。

  现在G2一周时间就把这个结果打到了顶格,就已经硬脱钩了,就已经贸易休克了。

  这绝对不是稳态,不是常态。

  G2之间绝对不可能脱钩。

  历史是往前走的,倒不回去的。

  20年前,我们就讲这个事,到今天,失衡依然就在那个地方。

  所以,这个事,最后一定会有一个deal,

  哪怕是个临时性的deal,或者阶段性的deal,一定会出来一个deal。

  而且不要多长时间,不会拖太长时间。

  因为G2的硬脱钩的状态,绝对不是一个稳态、不是一个常态。

  从逻辑上推演,我坚定地相信,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东升西落,就是中或最赢,没有其他的结果。

  黄金十年

  未来中长期空间还很大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讲,我一直在讲“黄金十年”。

  但这个十年是个虚数的概念,你不要把它变成实数,就是告诉你时间还长。

  我一直认为黄金是最好的定投资产。

  去年当时也是这个活动,我讲黄金是最好的定投资产的时候,那时候黄金是2500、2600,最好的买点。

  未来中长期的空间依然很大,你要看这个时代的背景。

  当然,我也提醒大家,假设G2能够形成一个deal,黄金可能会有个中期的调整。

  毕竟今年涨了30%,短短三个月时间,涨了30%,那调一调也很正常。

  但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很好的买点。

  珍惜每一次

  倒车接人的机会

  第二条就是,珍惜每一次激烈博弈、碰撞中间,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机会。

  你不要犹豫。

  4月3号,我们过完中秋节休息了两天,后面开盘是4月7号——

  我觉得你肯定是见不到那个价格了。

  很多人还想着,是不是能够再接点带血的筹码?我觉得恐怕是有点过于执着了。

  因为打了一周时间,都打到顶格了。

  现在全球资本对这个事已经不太care了,风险偏好明显收敛了。

  全球资本、全球市场对特朗普都不太反应了。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有恐慌,这是人性,正常的。

  那个时候,如果你能认识清楚,那个时候是最好的价格。

  当然,现在也好,价格也不差。

  是非之地,

  择时很重要

  第三个,中间还是要注意结构。

  因为这么大一个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一周时间,把世界的桌子都掀掉了,这个地方肯定是个是非之地。

  是非之地的话,择时就很重要。

  你要是不会做择时,那你就回避这个是非之地。

  第四条,去寻找能够给你创造最大阿尔法的正向逻辑的资产方向。

  至关重要,你买什么?

  我觉得,这个背景下面,市场已经做出了选择。

  好多公司都已经走到4月2号那个价格之上了。

  真正强的股票早就已经修复了。

  那些股票发生在哪个地方?

  包括未来出大牛股的方向,就是供应链安全、数据通讯安全、人员安全。

  我觉得这里面会出很多很多大牛股。

  最后,是我的一些寄语——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事不杂,过往不恋”,这是曾国藩讲的。

  我们不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非常焦虑,没有必要。

  做好眼前的事,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了。

  历史不会开倒车,历史回不去了。

  求人不如求己,只要我们做好自己,谁拿我们也没有办法。

  我们的王毅外长之前引用了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面的几句诗,我觉得非常好,非常贴切——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