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

解码市值管理 | 上海银行为何领涨2024年银行股

上海国资国企聚焦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以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为抓手,全力培育和打造一批经营业绩佳、创新能力强、治理体系优、市场认可度高的一流上市公司。

近日,“上海国资”新媒体平台推出“解码市值管理”专栏,刊发我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价值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股东回报和价值表现的实践和成果。本期聚焦:上海银行为何领涨2024年银行股↓

2024年A股市场震荡中砥砺前行,银行股作为市场“定盘星”表现格外亮眼。其中,上海银行股价全年涨幅68.98%,位居42家A股上市银行首位。是什么让上海银行(601229)在众多银行股中脱颖而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与市值管理策略?

上海银行锚定价值航向,用好“改革牌”,以持续的价值创造抓稳基本面和业绩确定性,夯实市值管理的“基石”;用好“管理牌”,构建完善的市值管理体系,促进价值链条良性循环;同时,用好“工具箱”,构建资本市场共赢生态,多轮驱动走出一条市值管理的新路径。

用好“改革牌”,

夯实市值管理“基石”

作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上海银行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提升发展能级、服务质效、管理水平和可持续能力。在银行业营收和净利明显承压情况下,2024年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4.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同比增4.50%,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一是深耕区域,提升发展能级,夯实价值创造根基。以上海总部优势为驱动,成立总行班子牵头的推进委员会,自上而下主导,总分支联动。服务重大项目,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近几年,每年服务上海市区两级重大项目超百个。服务重点区域,专项方案专项资源投入,如围绕“五个新城”制定“1+3+5”专项方案,累计提供投融资1350亿元。服务国资国企改革,“一户一策”打造司库、跨境金融等综合服务。

二是创新驱动,提升服务质效,增强价值创造动能。科技金融在“专业”上下功夫。行业做专,围绕“3+6”产业体系开展行业研究,提升专业评价;园区做专,形成一园一策专项服务,重点园区全覆盖;产品做专,创新推出“科技孵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超160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37%。普惠金融在“广度”上下功夫。线下开展走访活动,线上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从田间地头到大街小巷,服务新市民、创业者等60万户,普惠贷款近3年复合增长率33%。养老金融在“温度”上下功夫。渠道有温度,开展网点、手机银行、云网点、乐龄专线全渠道适老化改造,面向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产品有温度,打造乐龄系列主题产品,配套银发产业专项政策;服务有温度,开设260余家美好生活工作室,聚焦“衣食住行康娱游学”需求,形成上银特色养老服务生态圈。绿色金融在“融合”上下功夫。迭代升级“绿色金融+”服务方案3.0,将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深度融合,近3年复合增长率近60%。数字金融在“创新”上下功夫。服务上创新,推出“云网点”远程银行服务,已覆盖90%个人非现金类业务场景;手机银行持续迭代,支持语言交互式业务办理,提供千人千面的金融服务。响应上创新,升级再造“数智司库”“小微快贷”等业务,部分线上信用贷款实现“秒批秒贷”;首创智能交易员,平均交易时长由10分钟压缩至1分钟内。体验上创新,发布市场首家“可漫游、可互动、可交易”的元宇宙银行;推出智能客服提供线上陪伴式服务;建设AI数字人助力老年人克服数字化障碍,“如影AI数字员工助力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案例入选全球首批“人工智能向善”案例。

三是一体驱动,提升管理水平,筑牢价值创造底线。立足资本管理,探索内源性资本补充,增强盈利水平和利润留存能力。近几年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2024年三季度末为14.77%,处于业内较好水平。立足风险管理,推动授信全流程改革和审批体制改革,率先落地审计机构集中、事项集中、人员集中改革。在内外部风险形势充满挑战的背景下,2024年实现不良贷款额率双降,整体拨备水平保持充足。立足合规管理,深化问题发现、研判与整改、问责与考核的管理闭环,健全三道防线协同贯通、覆盖全流程的合规管理体系。立足降本增效,开展分类、细化、穿透管理,成本收入比在同业保持较好水平。

四是数智驱动,提升可持续能力,提升价值创造引擎。围绕战略管理为重、中后台为重、总行为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主线,启动核心应用系统群升级,重构银行数字化底座。适应银行业低利率、低息差、低增长、高波动的经营环境变化,构建数据驱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围绕看得全、看得清、看得透,构建经营驾驶舱,形成数据驱动的敏捷发现问题和快速解决问题的管理闭环,是全国首家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四级认证的城商行。围绕智能化,推动模型统一管理,累计建设超400个AI模型,加快营销、风控、运营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如升级智能金库运营,现金配送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

用好“管理牌”,

促进价值链条良性循环

良好的基本面为市值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上海银行坚持价值导向,构建完善市值管理体系,推动价值创造、价值传导、价值实现、价值再造全流程良性循环。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让市场价值与战略发展“同频共振”。融入战略规划,秉持智慧金融、专业服务的核心理念,将市值管理作为战略规划编制的关键要素,从顶层设计上确保市值管理与战略发展紧密融合。落实传导机制,构建清晰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将战略目标层层传递至分行、子公司规划、经营计划、考核体系等各环节,确保战略有效实施。

二是推进信披投关一体化,提升价值传导效能。构建价值传导逻辑,研究投资价值的市场分析方法,监测研判市场关注趋势,挖掘价值信息,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展示框架,构建有效的价值传导逻辑。构建高效投关机制,建立管理层与市场沟通工作机制,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实效,高效开展业绩说明会、路演、特色主题日等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提升关切回应力度,建立分析师、投资者、评级机构、媒体等市场各方意见、建议收集和分析机制,引导完善信息披露内容,提升透明度和精准度。信息披露工作连续七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A类评价,为上市城商行中唯一一家。

三是强化双向反馈,促进价值循环提升。关注市场价值判断,强化经营指标主动管理。持续跟进市场各方观点,及时梳理和传导资本市场要求和价值判断,为公司完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如2023年以来,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成为市场关注重点,上海银行将相关市场关注指标引入经营管理,强化主动管理,完善经营举措,促进相关经营指标呈现向好趋势。深化ESG价值传导。丰富投资价值内涵,构建与市场双向互动、价值循环提升的良性生态。如研究运用监管指引、指标体系及国内外应用标准、评价体系,深化ESG报告框架和内容。自2007年起连续16年披露上海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并推进社会责任报告向ESG报告转型。2024年Wind ESG 评级提升至A,排名上市银行前列,入选“长三角ESG・先锋50”“金融业先锋30”榜单。

用好“工具箱”,

构建资本市场共赢生态

在资本市场,企业与利益相关主体是命运共同体。上海银行积极响应监管导向,合规用好市值管理措施,持续构建与相关主体利益趋同的机制和生态,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动投资价值合理体现发展质量。

一是稳定分红共享发展成果。上市以来,上海银行始终重视投资者回报,各年度分红比例均保持在25%以上,并逐步提升分红比例,2023年度分红比例提升至30.06%,较上年度提高3.31个百分点;增加分红频次,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0.67%。自2016年上市以来,上海银行已累计分红450余亿元,是IPO融资金额的4.2倍。良好的投资回报获得市场认可,2024年入选上证红利(510880)等多项红利指数。近日,上海银行又发布估值提升计划,计划未来3年每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持续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确定性。

二是高管增持共筑发展信心。在资本市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上海银行建设管理层与投资者利益趋同机制,鼓励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依规实施增持,传递管理层持续提升公司发展质量的信心。管理层连续6年增持上海银行股票,2024年增持范围进一步扩大,职业经理人外的高管和职工监事也加入增持行列。

三是股东坚定持股增进价值认同。建设良好股权文化,上市以来,保持与主要股东的良好沟通,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和业务协同,推进共同价值创造;主要股东保持长期投资,并积极承担稳定股价承诺或增持股份,体现对公司长期价值认同。倡导价值投资,上海银行积极把握中长期资金入市契机,密切关注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动态,加强主动路演推介,共同营造价值投资氛围。2024年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中长期资金持股持续增长。

市值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未来,上海银行将继续以公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基石,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市值管理能力和水平,以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形象,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国资担当、国企力量。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