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工智能赋能 七部门推进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4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加快推进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推进医药工业公共数据规范化开发利用。
《实施方案》提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一批医药工业数智化关键技术,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设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
《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医药工业数智产品研发应用,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培育创新载体,鼓励地方、园区、龙头企业等打造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生产制造、流通供应平台,实现跨企业、跨领域、全链条协同发展。
在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相关单位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强化标准规范等规则建设。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赋能,必须要解决数据问题。具体而言,需要在制造场景中积累和沉淀高质量的数据,形成高质量数据集。通过将高质量数据集与大模型相结合,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赋能应用。
为此,《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医药工业大数据平台,形成研发、生产、临床、大健康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数据要素市场试点。落实数据基础制度,推进医药工业公共数据规范化开发利用,完善医药工业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等具体规则,培育专业化医药数据服务企业,支持数据交易机构开展医药工业数据流通共享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