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多家A股上市城商行成绩单出炉,谁在领跑

进入4月末,区域性银行纷纷交出2024“成绩单”。截至发稿,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仅有成都银行、西安银行、厦门银行、贵阳银行年报尚待正式发布。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资产规模达到两万亿元以上的城商行已有6家,分别为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其中,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到4.22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2.61%。杭州银行资产总额2.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2%,首次突破两万亿元。

成都银行、长沙银行也属于“万亿俱乐部”。重庆银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资产规模均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在保持规模平稳增长的同时,A股上市城商行2024年营业收入总体保持增长。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均超500亿元。其中,江苏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位居首位;南京银行营收增速为11.32%,较2023年的1.23%大幅提升。

非息收入增长成为上市城商行2024年营收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年报显示,2024年,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分别为204.99亿元、139.24亿元、236.46亿元、248.58亿元、18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11%、20.21%、19.98%、14.82%、10.06%。

尤其是2024年的债券市场牛市为上市城商行带来了投资收益的增长,是拉动营收增速回暖的重要因素。其中,上海银行2024年实现投资收益131.66亿元,同比增长94.42%,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2024年投资收益分别增长29.66%、20.86%、18.80%。南京银行2024年非息净收入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73.77亿元,同比大增329.48%;长沙银行2024年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71亿元,实现了由负转正,也为营收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但在利差收窄的大背景下,2024年仍有部分城商行实现了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例如,宁波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79.93亿元,同比增长17.32%;长沙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05.64亿元,同比增长2.68%;兰州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9.91亿元,同比增长0.92%。

从盈利水平看,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271.27亿元、258.31亿元、235.60亿元、201.77亿元,位居前列。从增速来看,净利润增长最快的三家城商行分别为青岛银行、杭州银行和齐鲁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16%、18.07%及17.77%。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根据业绩快报)、苏州银行净利润增速也达到10%以上。

除A股上市城商行外,2024年,徽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71.28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净利润159.17亿元,同比增长6.18%;哈尔滨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3亿元,同比增长7.56%,实现归母净利润9.197亿元,同比增长24.28%;贵州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4.18亿元,同比增长9.46%,实现净利润37.79亿元,同比增长3.43%;多家区域性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双增”。

面对更具挑战性的经营环境,也有部分城商行出现了营收或净利润的同比下滑,如郑州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8.77亿元,同比下降5.78%,厦门银行(根据业绩快报)2024年实现了归母净利润25.94亿元,同比下降2.61%。

资产质量方面,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基本处于0.66%到1.79%的区间内。其中,10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9%至1.25%。从拨备覆盖率来看,上市城商行全部达标,其中,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541.45%,苏州银行和成都银行均超过450%,宁波银行为389.35%,北京银行和郑州银行分别为208.75%、182.99%,仍存提升空间。

此外,2024年,区域性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对科技金融、制造业、普惠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进一步增加。相关贷款整体保持较高增速。城商行也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并着力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等战略转型加速,以谋求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